中医所讲的肾,指的是具体器官吗?可否认为是睾丸和卵巢?

关注者
12
被浏览
7,897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论中医“肾”藏象的宏观和微观实质△

【摘要】:前文【2】已经讨论了,中医“脾”实质在细胞的微观层次是线粒体,在解剖学的宏观层次对应的脏器是肝,而非脾非胰;本文继续探讨中医“肾”藏象的宏观和微观实质,通过中医古文献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印证,指出中医“肾” 宏观上应该是指现代医学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而非肾脏;在微观的细胞层次上应该是染色体。

【关键词】:中医藏象;肾;生殖腺;染色体;细胞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The Kidney In Western Medicine Is Not That In TCM

--Researching Micro and Macro Substance of Kidney In TCM

(Science Fu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ZHENG Min-1i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aculty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UAN Shi-wei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In the foregoing, We have draw conclusions that the substance of “spleen” in TCM, is Mitochondrion in micro,and isnot spleen, not Pancreas, But Liver in macro. This article, in comparison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indicated that the substance of kidney in TCM, is sexual gland in that of macro, i.e. testis and ovarium, and is chromosome in that of micro.

Key Words: Fivezang in TCM; Kidney; Gonad; Cytobiology

在中医学中,概念的混乱模糊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肾藏象学说,由于肾的生理的特殊性,概念的混乱模糊尤为突出,一系列的概念都没有作出科学、明确的界定,对肾藏象学说的发展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缺陷【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正名”主张,此后,便引起了名实即概念与实际事物关系问题的长期争论。《墨辨·经上篇》云:“名以举实。”《荀子·正名篇》主张“制名以指实”。均认为概念必须反映客观事物。“肾”的概念最初也是通过解剖观察得出的,即“以名举实”,,而非虚构体,但随着后来中医“肾”的渐渐地功能化、五行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却越来越模糊混乱了。

相对于现代医学,究竟中医“肾”在人体中有没有一个物质结构的实体,与之相对应?如果有,这个结构实体是不是解剖学上的肾脏?我们前文已经讨论了,中医“脾”实质在细胞的微观层次是线粒体,在解剖学的宏观层次对应的脏器是肝,而非脾非胰【2】;本文继续探讨中医“肾”藏象的宏观和微观实质。

1 从中医藏象学说对“肾”的功能的描述看,中医“肾” 宏观上应该是指现代医学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

1.1肾藏精,主生殖。

1.1.1“肾藏精”,最主要的是藏生殖之精,即精子和卵子。

《灵枢·本神》:“ 肾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 主蛰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肾所藏之“精”,有狭义和广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划分,还有“生殖之精”的说法。

狭义的“精”,其实就是“生殖之精”, 也就是所谓“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在男女媾合后成孕, 为形体胚胎之始,也是生殖发育之原始物质(从现代医学的术语说就是精子、卵子和受精卵等生殖细胞)。许多古文献表明,狭义的“精”其实是中医“精”的原始意义。《灵枢·本神》:“生之来, 谓之精。”《易经》:“ 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 其精为形之始, 其形由精成之。”《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 生之本也。”《灵枢·阴阳脉解》:“两神相搏, 合而成形, 常先身生, 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 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广义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广义的“精”是在狭义的“精”意义的基础上引申而来, 与“气”相配对。(广义的)“精”与“气”,两者均泛指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效应的精微物质。所不同者,“气”具有运动和阳性的属性, “精” 具有静止和阴性的属性;“气”在运动中被使用和消耗,“精”则在静止中被保存和贮藏。广义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已如前述。所谓“后天之精”, 是指从脾胃运化吸收的后天水谷之精,以及水谷之精充养脏腑后、产生五脏六腑之精,贮存于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总之,精的原始本义是“生殖之精”,即是繁殖后代的物质,用现代医学的术语说,就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以及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后的受精卵。“先天之精” 也就是“生殖之精”。肾藏精,最主要藏的是“生殖之精”;中医关于肾藏广义之“精”的理论,是由肾藏“先天之精”的概念中慢慢发展推衍而来的。广义之“精” 与“气”相对,包括“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和“后天之精”(包括“水谷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1.1.2“肾主生殖”,说明中医的肾,其实是指男女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

主生殖,是肾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肾主生殖的功能是由肾藏“生殖之精”的功能实现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丈夫八岁, 肾气实, 发长齿更; 二八, 肾气盛, 天癸至, 精气溢写, 阴阳和, 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

用现代医学的话说,性已发育成熟的男女,“肾”内藏有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所以能通过媾和后,形成受精卵来完成生殖功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医的肾,其实是指男女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

1.2 古医籍中有许多把男女生殖器官称为“肾”的文献记录【3】,但不被主流中医理论所接受。

1.2.1古医籍中有很多把男子睾丸等生殖器官称为“肾”的文献记录。

最早把男子睾丸连阴囊称为“肾”,见于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治颓方中。男女性器官有着许多不同名称,称其为肾者,只是统称,其不同部分还有具体名称。例如男子的阴茎,被称为肾茎(见《寿世保元》,《医学入门》);称睾丸为肾子(见《华陀神医秘方》)、肾核(见《赤水玄珠集》)、阴肾(见《洗冤集录》、《普济方》)、外肾(见《牛马驼经全集》、《本草纲目》);称阴囊为肾囊。

中医古籍中,把男子睾丸肿大称为肾肿、阴肾肿大、外肾肿大、木肾;把睾丸一侧偏大称为肾偏大、外肾偏大、肾核偏大、肾大小偏坠、外肾偏坠、木肾偏坠;把阴囊湿痒称阴痒、肾脏风(见《直指方》);把阴茎癌称为肾岩(见《疡科心得》;把阴茎不萎称为肾漏(见《大成论钞》)。

在《牛马驼经全集》中,动物阉割称为“净肾 ”,即要“净其二肾”,以中止生育。据古代帝王阉割作为太监在皇宫中驱使的制度,吕思勉《隋唐五代史》记载,唐代神龙年间宫中太监最多达三千多人。古人发现,阉割后的突出表现为阴茎软小,精液稀少而无精子,缺乏性欲及性感,无法和女性交合,无生殖能力,骨骼发育异常,毛发稀软,缺少胡须,皮肤揍理细密而嫩,皮下脂肪增厚,性情温和及女性化等。所以中医理论中有肾生精藏精、肾主生殖、肾主骨、肾之华在发等诸多论述,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个活的人体实验结果中获得。

1.2.2古医籍中把女性生殖器官称为“肾”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

古医籍中把女性生殖器官称为“肾”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但并非没有。如《诸病源候论》、《脉经》 均称“肾名胞门、子户”。在古代,女子的阴道称为胞门,子宫称为子户,胞门、子户合称为肾。

1.2.3古医籍中把男女生殖器官称为“肾”的文献记录,给我们的两点启示。

一、由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内经》和《难经》把生殖功能错误地归功于解剖学的上的肾脏,虽然古代医家很尊崇《内》、《难》,但很多注重临床实践的古代中医家,还是无法忽视生殖系统在生殖功能中的真正的主导作用。

二、由以上把女性生殖器官称为“肾”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这一个情况,我们还可得到一个间接的推论:古代中医不把生殖腺认定为中医之“肾”,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古代中医在解剖学上认识女性的生殖腺时遇到了困难。由于在女性身体中找不到与男性睾丸同质性的器官,如果承认男性的睾丸是作为人体“藏精,主生殖”的“肾”,那岂不是说女性没有“藏精,主生殖”的“肾”吗?这是中医理论所无法接受的。

1.3 主流的中医藏象理论中认为中医之“肾”的实体是解剖学的上的肾脏、而不是性腺的可能原因。

1.3.1古代中医对人体解剖学仅仅局限于最基本和最粗略的研究。在这种粗略的解剖学研究中,古人无法发现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由于中医重功能、轻实体解剖,所以除了《内经》和《难经》对人体解剖学的最基本和最粗略的阐述,以及清朝王清任对解剖学的并不系统、并不完全正确的研究外,其余几乎就是空白。《内》、《难》中对人体解剖的描述,几乎被后人当作金科玉律来引经据典,所以就谈不上有任何发展了。而王清任的人体解剖研究成果,因为时间已临近现代,所以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在这种粗略的解剖学研究中,古人是无法发现卵巢——这样一对藏在盆腔中,在髂总动脉分支为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的分叉上的小小腺体的。因为在人体中象这样形态差不多的腺体太不起眼了、数目也太多了,象甲状腺、肾上腺、腮腺,古人无法知道它们的功能,在粗略的解剖学研究中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我们认为,古代中医不把生殖腺认定为中医之“肾”,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在寻找解剖学上的女性的生殖腺时遇到了困难。在粗略的解剖学研究中,古人是无法发现卵巢。虽然《诸病源候论》、《脉经》认定子宫和阴道是女子之肾(“肾名胞门、子户”)。但按照中医对“肾”的定义,肾是五脏之一,藏精主闭藏的器官,绝不应该是中空的器官(子宫和阴道),因此也得不到主流中医的承认。

由于在女性身体中找不到与男性睾丸同质性的器官,如果承认男性的睾丸是作为人体“先天之本”的“肾”,那女性只有四脏了,这就古代中医藏象理论的创建者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虽然古代医家无法完全忽视生殖系统在生殖功能中的主导作用,但把男子睾丸称为“肾”就成了中医非主流的学说。

1.3.2古人把解剖学上的肾脏当作生殖系统的生殖腺的可能原因。

1.3.2.1“肾主水”,“腰为肾之府”这两个论断的可能由来。

古代中医家在治疗肾病(这里按现代医学的概念)患者时,就会发现病人水肿、尿少和腰痛这3个症状经常同时出现。我们说了,古代中医有粗略的解剖学研究,如果正好有对肾病的这种解剖学研究案例,即使是最粗略的,也能轻而易举发现肾病患者的肾脏的这种非常明显的病理改变,那得出“肾主水”,“腰为肾之府”的论断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而后人在秉承《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的情况下,又在临床中看到“水肿、尿少”这两个症状经常和腰痛并存,对“肾主水”,“腰为肾之府”的论断就更加坚信不疑了。

1.3.2.2 从“肾主水”推论到“ 肾主生殖”。

古人观察到男性的尿道既排尿也排精,也观察到女性的尿道和阴道相邻, 很自然地联想泌尿系统的功能和生殖系统的功能可能是由同一个“脏”所主的,这个“脏”理所当然地非肾脏莫属,也就是说肾脏具生殖功能。于是,就从“肾主水”,自然而然地推论出“肾主生殖”。

1.3.2.3 在治疗腰椎增生、椎突症和腰肌劳损等引起的骨伤科方面的腰痛,补肾药有较好疗效,使中医更相信“腰为肾之府”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现代医学的肾脏病会引起腰痛,但腰痛不一定就是肾脏病。骨伤科方面的腰椎增生、椎突症和腰肌劳损等引起的骨伤科方面的腰痛,但习惯和擅长从外揣内、从方测证的古代中医是无法知道二者的区别的。

但巧合的是,补肾药虽然在治疗肾脏病会引起腰痛疗效并不一定很好(这一方面,我们将在另文《此肾属“膀胱”--论中医“膀胱”在解剖学上对应的脏器应是整个泌尿系统》中讨论),但在治疗骨伤科方面的腰痛却有较好疗效。因为肾主骨,补肾药有促进骨质修复的作用;而且补肾药多有补益气血、滋养肌肉的作用,对劳损的腰肌有促进修复的作用,所以对腰椎增生、椎突症和腰肌劳损等引起的骨伤科方面的腰痛有治疗作用(当然,如果能再配合上活血药疗效将更佳)。但中医虽然治疗好了上述骨伤科方面的腰痛,却认为此腰痛是由解剖学上的肾脏的疾病引起的,从而认为补肾药治疗好了肾脏病。

如《灵枢·本藏》说:“肾小则藏安难伤; 肾大则善病腰痛, 不可以俯仰, 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 不可以俯仰; 肾下则腰沉痛, 不可以俯仰, 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 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 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根据临床经验,我们知道,现代医学的肾脏病引起腰痛,因为痛的位置在肾,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腰部的运动受限,不可能有象上述条文所说的“不可以俯仰”。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古人(至少是《内经》)把骨伤科方面的腰痛,和现代医学的肾脏病引起腰痛,混为一谈了。

1.3.3内经是始作俑者。

《内经》的很多条文论述了肾的最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生殖”(见本文1.1)。却在另外的条文中表明, 这个中医之“肾”,就是位于腰部的解剖学上的肾脏。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素问·痿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 骨枯而髓减, 发为骨痿。”《灵枢·本藏》:“肾小则藏安难伤; 肾大则善病腰痛……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内经》把“肾主水”和“肾主生殖” 的功能都归于肾脏,原因已如前述。由于中医学术界从古以来就有的对古代中医经典盲目崇拜,和中医理论的本身的固步自封的特性,导致了无人敢于打破传统之错误理论。久而久之,导致中医的藏象理论一直停滞不前。

1.4 肾主水

1.4.1肾主水与肾主阴精

肾主水,在古医籍中多数是指广义的水,包括精、阴血、津液,由于肾藏先后天之精,主元阴,故统率一身之阴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类经附翼》:“然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归于精,而五精皆统于肾。”《丹溪心法、附余》:“左肾以藏真水。”清·李延《脉决汇辨》:“肾属下焦,统摄阴液。”清·何梦瑶《医碥》:“精髓血乳汗液津泪溺皆水也,并属于肾。”《嵩崖遵生全书》:“真阴乃命门无形之水,谓之原精,似与血无异,不知血即水也,人身中涕唾津液津痰汗便溺皆水也。”以上“肾主水”实质上即肾主元阴的另一种表述。

1.4.2肾主水与肾主津液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有清有浊;清中有浊,浊中有清;清者上升,浊者下降;胃、小肠、脾、肺、三焦、肾和膀胱都有参与。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其中任何一脏腑功能失调,都有可能使水液代谢发生障碍,而导致水液停蓄的病变。所以中医临床上治水并非徒治肾,有开鬼门、洁净府、温脾行水、行气利水、活血行水等治法。《济生方》:“肾能摄水,脾能舍水。”《诸病源候论》:“水病,由脾肾俱虚所致。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淫溢,渗透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因此,主水液(津液)并非是肾的独有的功能。

1.5 小结

综上所述,肾主水的意思,并非肾主水液。中医理论认为,水液代谢与多脏相关,而最重要的是膀胱(我们将在另文《此肾属“膀胱”--论中医“膀胱”在解剖学上对应的脏器应是整个泌尿系统》中讨论),而“主水液”既非肾的主要功能,也不是肾独有的功能。“藏精,主生殖”才是中医之“肾”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在宏观上看,中医之“肾”对应的解剖学器官应该是男女的生殖腺,而非肾脏。

2 中医“肾”在微观上应该是细胞的染色体(广义上包括核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国外一位资深的生物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是什么?如果去除了细胞间的各种黏附基质,人就是一堆由各种各样细胞组成的细胞流。的确,所有的多细胞生物,包括人,都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而整个生命体的生命活动就是在每个细胞的分工和协作的外在表现。所以,细胞是生命组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体等多细胞生物的全息的一种缩影,这就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能深刻提示生命本质规律的原因。

我们综合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的成果和相关细胞生物学的新近进展,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认为中医藏象的微观实质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五藏”其实是细胞的“五脏”,细胞的“五脏”是细胞的五个不同功能系统,可以落实为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即染色体——中医之“肾” 线粒体——中医之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中医之“肝”细胞膜——中医之“肺”离子通道——中医之“心”

[4-7]

中医“肾”在微观上应该是细胞的染色体(广义上包括核染色体和线粒体染色体)。其理由简述如下(具体内容见相关论文[6]):

中医认为,“先天之精”首先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在胚胎成形后藏之于肾,并在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和各脏腑化生的精气等组成的“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和资助下,化生一身之元气(元阴、元阳),发挥其生理效应,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生殖的物质基础(“生殖之精”)——精子与卵子,其中最主要的细胞结构就是染色体DNA,而生殖的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把遗传物质——染色体DNA传给下一代。在出生后,藏之于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内(中医之“肾”)的遗传信息,通过复制、转录和表达,控制着每个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以及各项生命活动。细胞核核仁还是组装核糖核蛋白体亚单位的中心,而核糖核蛋白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细胞通过“DNA→RNA→蛋白质”的信息流,把遗传信息翻译成具有各种生命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元气”和“元阴”、“元阳”)推动和执行着人体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看,众多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和时刻进行的生命活动就构成了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 而DNA中遗传信息的正常与否,必然决定机体健康与否。

肾所主的器官组织,包括骨、髓、脑、性腺、齿、发等器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该器官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其染色体DNA都时刻在高度复制和\或转录表达,所以这些细胞的结构都有明显的特点--细胞核较大(高复制、高转录)和\或核糖体数目众多(高表达)。

所有抑制DNA正常功能的药物,如许多用于化疗和免疫抑制的细胞毒药物,都有损伤“肾”的副作用;所有补“肾”中药都有保护和增进DNA正常功能的功用。

3.总结

中医在新时代要发展,并融入现代科学体系,最首要的任务是要把中医的许多模糊不清、甚至互相矛盾的基本概念予以重新厘清和界定,这是使中医成为现代科学的前提,也是中医与时俱进的最基本要求。

中医“肾” 宏观上应该是指现代医学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而非肾脏;在细胞的微观结构上应该是细胞的染色体。

【参考文献】:

[1]张光霁,李如辉.肾为先天之本的发生学考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1-2.

Zhang Guang-Ji,Li Ru-hui. the Occurrence Study of Kidney Being Congenital Origin,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1,7(12):1-2. (自译)

[2]郑敏麟.纠正千古谬误:中医“脾”在解剖学上对应的脏器非脾非胰而是肝!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72-75.

ZHENG Min-1in.Correcting An Error Through the Ages:Not Spleen Not Pancreas but Liver Which is the Anatomical Organ Corresponding to“Spleeinn”TCM,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2010,12(12):72-75.

[3]毛良.古人称性器官为“阴”、“肾” [J].中医药文化,2007,(5):32-34.

MAO Liang.The ancients said that the sexual organs as " Yin ", "kidney,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7,(5):32-34.(自译)

[4]郑敏麟.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 [J].中医药学刊,2004,22(6):1068-1070.

ZHENG Min-1in.Hypothesis of the Essence of Five Zang in TCM,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4,22(6):1068-1070.

[5] 郑敏麟.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下) [J].中医药学刊,2004,22(7):1235-1236,1291.

ZHENG Min-1in.Hypothesis of the Essence of Five Zang in TCM(Ⅱ),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4,22(7):1235-1236,1291.

[6]郑敏麟.阮诗玮.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之二——“肾”与染色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60-12.

ZHENG Min-1in,RUAN Shi-wei.Hypothesis of the Essence of Five Zang in TCM(II)-“Kidney”and Chromosome,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3,9(11):60-12.

[7]郑敏麟,阮诗玮.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之一——“脾”与线粒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5):10-12.

ZHENG Min-1in,RUAN Shi-wei.Hypothesis of the Essence of Five Zang in TCM(I)-“Spleen”and Mitochondrio,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2,8(5):10-12.

【作者简历】:

1.郑敏麟,男,1971年9月6生,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主治医师;主持、参与并完成福建省卫生厅、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省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医学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此外还获得福建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优秀青年教师”等奖项。

中医客观化